浙江大学积极探索,重点实施四大支撑工程,扎实打造具有浙大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优化课程教学,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引进与外聘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邀请名师名家讲学。将课外指导、排练、展演等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奖评优、晋升职称的重要指标。二是创新教育模式。将公共艺术课堂教学与群众艺术活动有机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团队为核心”的运作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课内外一体化。三是丰富教育载体。全校共有9个学院开设28门艺术类课程,涵盖音乐、戏剧、舞蹈、书法、园艺等在内,每学年选课学生近万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创新展演机制,实施艺术素养提升工程。创新活动载体,创建“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一是构建学校文化艺术委员会、学生社团、学院(园)系三级联动机制。打造“艺术季”“社团文化节”“中外音乐节”等文化品牌。2014年举办专场音乐会、艺术小旅行、展览、讲座等文艺活动161场,受众达13万人次。二是引进境内外高水平艺术团演出。从美国、俄罗斯、德国、台湾等引进交响乐、歌剧、舞剧等,每年约30场次。三是扎实推进群众艺术发展。为迎新、毕业、学生节等文艺活动提供指导,全年累计70余场次,所有学生艺术类社团均有1位专业指导教师。
扩大品牌效应,实施艺术团建设工程。着力打造金字塔式的A、B、C层级的艺术团建制,现建有A类高水平团5个,B类普通团4个,C类兴趣团21个。一是坚持打造展演品牌。举办“大学之声·新年音乐会”、毕业大戏、校庆系列演出、“清心·正道”廉政书画展等十余场品牌艺术展演。二是努力提升艺术水准。艺术团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比赛并收获良好成绩,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7个一等奖,第58届国际哈巴涅拉及复调合唱比赛荣获第三名,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荣获铜奖,《太阳城》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等。三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艺术团多次代表教育部、国家汉办、学校出访美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及港澳台。原创话剧《求是魂》受邀参加“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赴北京、武汉等地汇演。
加强组织领导,实施艺术教育条件保障工程。将艺术教育工作与改革发展事业同步推进,形成艺术事业发展的合力。一是加强管理。成立学校直属的公共体育与艺术部,设立学校分管领导为主任的文化艺术委员会。二是实施“文化兴校”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浙江大学2011—2020年文化建设规划》。三是优化资源配置。过去三年,公共艺术教育维持经费年均增长达23%。筹资1000万元成立学校文体发展基金。学校新区规划2万平方米的学生艺术活动中心,以满足演出、排练等活动的场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