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交大本科教学信息网
近些年,我们在教学上逐步摆脱了专业划分过细、基础学养单薄和教学安排僵硬的教学模式,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探索。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理念或大学教育观。
在我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除了基本的共同必修课外,还以通选课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很多人文社科、经济管理、
科学技术、体育、外语等类课程,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视野、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建设,从通选课中已产生一门国家精品课程和一门上海市精品课程。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通选课还存在课程设
置不合理、开课质量不高、学生选择余地不大、教学模式单调、效果难如人意等问题,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难
以实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让学生在自然、社会和人文等领域掌握人类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基本知识和价值,加强学生的
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并进行批判思维的能力,将对通选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进行改革,设立新
的模块形式。 而具体的课程设置及教师的教学是落实教学思想与理念的实践基础,舍此,再好的框架设计也只能成为空
中楼阁。为丰富、充实我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我们将进行通识教育重点课程的建设,对其进行特别资助。请各院系积极申
报。
一.指导思想
深刻理解我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全面把握本科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和实际需要,
认真了解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我校百十年来积累的优秀教学传统。课程内容设计可以打破院系或学
科界限,鼓励将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要基本论题予以重新组合,按照核心课程的要义或模式进行专门研究。同时鼓励探
索通选课设置的新模式,注重专题类和系列讲座类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二.申报通选课重点建设课程的基本原则
1.突出人文素质教育。
2.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学科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思路、视角与方法。
3.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导向性,偏重于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规范和恒久价值,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素养和学
识的培育。
4.有利于在自然、社会和人文领域培养、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国际视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与
渗透。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批判和创新能力。
6.经典原著与现代新论并重,广博与专深相结合,综合性的课程与专门化的题材整合。
7.知名教授开设特色课。
8.教学中能积极进行改革,避免照本宣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三.申报条件
1.鼓励教授开设有特色、有深度的通选课程。
2.除已获得国家、上海市精品课程的通选课外,已开设或拟新开设通选课均可申报。
3.教师队伍在年龄、职称等方面有合理梯队的优先考虑。
四.申报立项程序
1.各院系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将已开课程和新开课程进行整合,鼓励打破院系或学科界限,鼓励将本学科及相
关领域的重要基本论题予以重新组合。
2.填写《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重点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见附件1)。请各院系将此表填写意见、签字、盖
章后,于2007年5月14号前交教务处教学研究办公室。同时,请将电子版统一发到电子信箱yangxiqiang@sjtu.edu.cn。
3.各院系可参照2006-2007学年全校申报通选课及其开出通选课列表(见附件2)。
4、学校组织专家评审20门左右课程,并报主管校长审批后公示。
5、立项课程可归入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选课系统中,重点推荐给学生选修。
五、建设年限及经费
通识课程建设时间一般为2年。确定立项的课程,根据各课程负责人提交的课程建设内容和预期成效,确定资助
经费,资助额度为1-2万元。课程建设中如需出版教材,可在教务处每年立项中申请,教务处将重点支持。
六、中期检查和验收
经学校正式立项建设的课程,在建设期间需接受学校组织的中期检查。中期检查通过的课程,拨付后期建设经费。
课程建设项目到期需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结题验收,验收严格按照申报书申报内容进行,验收未通过者,学校将视
不同情况,予以适当延期或终止,终止项目全额追回资助经费。
七.课程划分类别及其基本要求
1.人文类,该类涵盖哲学、历史、文学、文化、艺术等。
①要让学生了解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概念,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层思考。
②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了解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其重大意
义,学会用历史方法来看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重点介绍现代世界中全球性重
大问题和观点的发展状况及其渊源,包括当代各国不平等的历史背景、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演变、现代科学技术
的巨大作用等。同时要侧重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具体细节的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人类各种事物的复杂性理解--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等诸多因素如何综合作用形成各种事件。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重大历史
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③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感受能力、欣赏能力乃至一定的创造能力。通过文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
分辨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体会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气质。注重介绍文学作
品和文艺批评方法,注重介绍视觉艺术、美术手法、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注重探讨文化史上特定时期及艺术作
品在特定时期的作用。
④拓宽学生对人类生活形成过程中文化因素重要性的理解。重点介绍当代世界主流文化——尤其是亚、欧、非、
美等主要文化的传统代表。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了解世界的文明和发展,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融通学生对东西
方文化的理解。
⑤充分考虑我校强势的工科特色,让学生能够结合专业学习,修习一定的音乐、美术等类课程,提供完美的专业
素养训练,为今后出色地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数字媒体、影视艺术类选修课课程,让学生了解现代媒
体艺术的发展,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⑥注重名著类、专题类、讲座类等课程。
2.社会科学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研究等。
①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使学生能够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使其增加对生存和生活的感
悟,并培养生活与生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成为社会所需要的
精英人才。
②通过学习和探讨个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和国际间的道德与公正,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制度等内容的理解
与思考,让学生能够对正义、责任、权利、忠诚、义务等观念与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加深对
人类社会的认识。
③可以组织综合类、专题类和系列讲座等课程。
4.科学技术类,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
①主要为非主修理工科的学生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技术进行一般性和广泛性的认识,作为观察、了解人
类和世界的一种途径。
②注意设计能够体现我校优势学科的特色课。
③注重将科技、人文、社会进行有机融合。
八.其它
1.本指南及其附件可在教务处网页-教学研究办公室新闻通知栏内下载。
2.联系人:杨西强。
电话:13524740000-65216;email:yangxiqiang@sjtu.edu.cn
文科建设处
教务处
200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