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部“人文大讲堂”举行2025年第5讲

作者:美视电影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19 点击数量:


 

2025517日下午,重庆大学人文大讲堂2025年第5讲在美视电影学院顺利举办。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王笛应邀来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阶梯教室举办了题为讲述普通人的历史——以成都茶馆调查为例》的学术讲座,以茶馆为镜,向重大师生讲述探寻微观历史的叙事力量

讲座伊始,范蓓院长对王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王笛教授的研究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其著作《茶馆》《街头文化》等不仅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也为艺术创作——尤其是电影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历史不仅是宏大的政治变迁,更是无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种微观视角,恰恰是电影人需要关注的叙事根基。”

讲座中,王笛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传统史学长期聚焦于“大人物、大事件”,而普通人的声音往往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他提出:司马迁写《史记》,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几千年来,历史书写的权力始终掌握在精英手中。但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认为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转折大事件值得记录,但活在历史当中的普通人更在乎周而复始的普通安定,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研究普通人的历史是有重大意义的。

王笛教授分享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研究不同,他从1997年开始对成都茶馆进行长期田野调查,以“参与式观察”记录茶馆的日常运作。“我不做问卷调查,而是把自己变成茶客,听他们聊天,看他们打牌,甚至和老板娘拉家常。”这种人类学式的研究,让他捕捉到许多档案中无法呈现的细节,比如:茶价的变迁反映出的社会分层现象、茶馆的多重空间功能以及女性在茶馆中的地位变迁等等。

随后,在场师生与王笛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范蓓院长作总结:王教授实际上给我们指出了两种重要研究方法:观察与记录。但还要加上第三个关键词——参与。这种在场性参与和记录,恰恰也是影视创作的基本方法。他强调——GPT时代,影视作品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展现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用记录抵抗遗忘,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


Copyright © 2024 重庆大学人文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0500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