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顺利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7 点击数量:

2024年11月30日,“新时代艺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画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青岛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全国重要院校和机构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杂志社联合主办,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课题组承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支持。重庆大学副校长、人文学部主任饶劲松,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魏东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华林主持。

41BCC

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探讨新时代艺术创作如何汲取与彰显民族精神,分析其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进程中的角色、作用与价值,使艺术更好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展现民族风貌、推动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增进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饶劲松代表重庆大学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发展成就。他强调,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民族精神为魂,以现代文明为骨,积极探索艺术创作新思路与新方法,推动艺术的创新发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艺术学院要结合“一院一策”改革,深入思考统筹学科发展与美育教育的路径,统筹构建高水平艺术学科体系、专业体系和美育体系,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强化优势特色,为把一个高质量建设的“百年新重大”带入重庆大学的下一个新百年做出更大的贡献。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大力支持重庆大学艺术学科建设与发展。

61032

(重庆大学副校长、人文学部主任饶劲松 致辞)

魏东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艺术创作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要挖掘传统艺术民族精神内涵并融入当代创作,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融合多元文化,积极探索两者有机结合,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如何将民族精神与现代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大家携手共进,贡献艺术力量。

652F6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魏东 致辞)

开幕式上,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美术》杂志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67BD6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美术》杂志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开幕仪式后,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展开讨论:新时代艺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新时代艺术创作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时代艺术创作中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艺术新质生产力与民族精神传播。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美术创作中人民性与主体意识》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人民的艺术”是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关键词。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张扬“物”之主体虽平复了生命个体的激情、冲动及扩张的品性,却带出了其背后文化与传统的新问题,也带来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民性”新的理解。

6E793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宋伟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创造性转化》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在20世纪现代性反思中,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成为补救西方现代性缺欠的重要思想资源,重新阐释儒道美学的精神实质、生存智慧与审美境界,才可能赋予传统以现代意义,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性转换。

7D4BB

(上海交通大学宋伟教授)

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教授作了题为《数字时代艺术的底色与精神向度》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媒介已经更多介入当下的艺术创作,艺术不再囿于单一媒介的表现,也极力突破单一感观与接收方式,其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起来,使接受者获得集约式的审美体验。

75DEE

(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绘画的现实与未来:技术、艺术与人文主义的三重视角》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从技术逻辑来看,人工智能要创作出能与艺术家相媲美的作品并非难事,但要创造全新的艺术范式则很难。远瞻未来,随着人与机器的深度融合,艺术也会成为相应的“新艺术”。

78B8A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教授以《延安〈讲话〉对人民主体意识的凸显及其在新时代的影响》为题,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围绕的“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核心问题,延展出关于人民主体意识的探讨。这些问题的揭示深刻影响着其后的艺术发展导向,并启发我们从新的时代语境下审视当前更为复杂的艺术格局中的主体性关系。

71AEC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教授)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与创意系主任周计武教授以《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表征——图像叙事中的“新”声》为题,以近十二年来国内重要的艺术展览与艺术项目中的作品为中心,围绕以“上天入地”“文化记忆的当代再现”“为人民的艺术”等为主题的图像叙事,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视野中解读当代中国艺术的“新声”。他指出,艺术应关注人民的生活方式、集体心理和精神风貌,尤其是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困境和新问题,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表征提供深刻的见解和反思。

7069F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与创意系主任周计武教授)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楠木教授以《新时代中国美术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追求》为题,认为新时代美术工作者们通过实践来源、精神内涵、创作主题等方面的持续开拓,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更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对于本民族艺术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进而构成了饱含中国精神的艺术史诗。

78A44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楠木教授)

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以《东方既白——探索传统书画展的新传播维度》为题,指出随着时代发展,策展模式与展陈方式经历了新的变革与创新。在策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为大众服务,将普通观众的审美需求与水平放在策展工作首位,将文本阅读成功转换成空间体验。而艺术新质生产力的加入,更是改变了传统的展陈方式,也改变了今天观众的观看模式,从传统的空间观看变成一种多维文化体验。要积极探索打造数字沉浸式展览,打造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播的新场域。

65A98

(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

中国文联出版社学术分社总监、编审冯巍以《我们如何“发现中国”——从近百年前的一个美国批评家群体说起》为题,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书写的中国应是当代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应该让人们在共建共享的艺术中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这一发现之旅,必将是开掘新时代艺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努力之一。

7FAAC

(中国文联出版社学术分社总监、编审冯巍)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邱正伦教授以《从本土视角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家形象》为题,主要针对中国当代艺术本土性与当代性、中国性与全球性、他者性与主体性等学术问题,力图从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艺术评价的主体地位,以及艺术评价的本土立场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的学术思考。

83E68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邱正伦教授)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于冠超教授以《东北解放区美术创作与“人民性”理论的艺术实践》为题,首先围绕《东北画报》中的美术作品展开图像研究,实证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下工人图像首次出现在东北新美术运动中;再从新时代艺术创作的人民性内涵出发,探讨新时代艺术创作与人民性的紧密联系,并对相关作品和创作现象进行总结梳理。

61E91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于冠超教授)

湖北美术学院张向辉教授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为题,主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主体性美术创作中民族精神的体现与传承。这些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更是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

6722A

(湖北美术学院张向辉教授)

山东艺术学院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与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姜坤鹏教授以《工艺美术“国礼”与国家形象建构》为题,认为工艺美术“国礼”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往来是能够塑造国家形象的艺术视觉符号。这些工艺美术“国礼”承载了政治叙事、文化传播以及国家形象的建构。

6956F

(山东艺术学院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与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姜坤鹏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鹏教授以《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中国画探索中的表达与经验举隅》为题,以郑午昌、傅抱石两位艺术家为例,通过他们对现代中国画探索的经验,强调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内核,是中国文艺发展的内生动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精神在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中国画探索中的彰显与表达,具有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

72162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鹏教授)

《美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吴端涛以《绘写壮阔的黄河新篇——新时代黄河主题美术创作的时代价值》为题,认为新时代的黄河主题美术创作汇聚了广泛的参与群体,不仅视野宽阔,艺术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将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融入创作,创新媒介语言,个性化表达呈现鲜明的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进一步丰富了黄河主题内涵。

7339A

(《美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吴端涛)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艳卿教授以《秦岭图景叙事及其精神内涵》为题,指出新时代以来,秦岭图景叙事用艺术的语言塑造山水脊梁形象、再现民族集体记忆、阐释民族精神内涵,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和丰富内涵,蕴含着深沉的民族情感和时代精神。

7430A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艳卿教授)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主任李惠子副教授以《“渡黄河”主题美术创作与民族精神的现代建构》为题,通过“渡黄河”这一主题美术创作,阐述了黄河从“忧患”到“国防线”这一黄河主题新观念的转变,并讨论了黄河视觉图像与观念转型、精神象征之间的复杂关系。

72BC2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主任李惠子副教授)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系主任李庚坤副教授以《“纪念”与“再纪念”——主题美术创作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历史演变》为题,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时也是很多艺术家创作的母题。他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题美术创作梳理,探索对其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形象进行分类与归纳,总结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规律,分析新时代以来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母题的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趋势。

70912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系主任李庚坤副教授)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郝斌副教授以《从生活到艺术——新时代写生与新传统刍议》为题,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家发扬美术写生新传统尤其是革命新传统,创作出了许多红色艺术经典作品。当下,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时代的冲击,传统写生的创作观念受到挑战,应加强对于创作问题的研究,推动从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742AE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郝斌副教授)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专家们各抒己见,就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民族精神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只有坚守民族精神内核的艺术创作,才能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闭幕环节,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楠木对会议作了总结。张楠木认为,会议报告研究成果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理论思索与实践探索同频共振;二是历史关切与当下关照携手并行;三是民族精神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本次会议既是对艺术创作展开的学理性思考,也是聚焦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将进一步推动艺术界深入思考并践行民族精神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推进新时代艺术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助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6F19E

(与会领导和专家集体合影)

图/文: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课题组



Copyright © 2024 重庆大学人文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05005762号